導賞團
大坑小城藝術導賞團
大坑
Little Tai Hang 是鄰近蓮花宮的酒店及服務式住宅,在2017年啟用,共有三座獨立建築,分別是The Corner House、The Lane House及The Garden House。
Little Tai Hang 的創辦人為包建雄(Tommy Pao),是香港著名「船王」包玉剛的外孫。作為建築師,他負責酒店建築的設計及文化定位,堅持使用較難打理的紅磚作外牆物料,希望建築物能與周邊富有歷史感的蓮花宮及大坑的文化氛圍融合。
過百年來,瑞獸佇立蓮花宮廟頂瓦脊,與火龍一同守護著蓮花宮及大坑。
鰲魚呈龍頭魚身,為龍生九子之一,喜歡吞火吐水,寓意防止火災同時注水吞財;獅子威服百獸,象徵權威和富貴吉祥,守護廟宇保一方平安;民間傳說中,麒麟常為觀音的坐騎,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
當代藝術家杜煥透過觀察佇立於蓮花宮的鰲魚、獅子、麒麟而獲得靈感,創作出全新的混合瑞獸。作品「光前裕後」巧妙地糅合傳統竹紥工藝與當代繪畫風格,將作品製作成可舞動的結構,通過生動的演出為作品貫注生命,光耀大坑前人留下來的文化傳統,也為大坑社區送上祝福。
杜煥
一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透過研究其他大師的作品,從中學習並領悟箇中精髓。他的創作涉獵東西方繪畫、雕塑,及以當代藝術手法演繹的傳統吹糖及竹紥工藝。
杜煥的藝術生涯始於九十年代,畫作曾經連續三年在夏利豪基金會現代藝術比賽中獲奬;作品曾於 1996 年和 1998 年當代香港藝術雙年展展出。1998年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辦了首場個展,並於2000 年參與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變突破:華人新藝術」展;2001年,油畫作品於大英博物館展出;部分畫作更被巴哈馬大使館收藏;他曾參與在北京、上海和澳門舉辦的展覽,其中包括展出他的立體漢字雕塑。
杜煥一直致力研究及保育兩項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工藝 —— 吹糖工藝及竹紥技藝。 杜煥醉心鑽研竹紥工藝,2013 至 2019 年期間獲邀為長洲太平清醮製作領頭麒麟。2022 年,法國策展人在銀河藝術基金會為杜煥舉辦個展「竹藝飛躍:從傳統紥作至當代藝術的演化」。同年,新作「神荼鬱壘不在塲」入選 Art Central異體雕塑及裝置項目。
作曲家及敲擊樂手陳庭章以大坑日常作為創作靈感,收集社區的一聲一響作為素材,創作屬於大坑的樂曲,並在社區中播放。陳庭章亦會與杜煥進行現場互動演出,以節奏帶動瑞獸舞動。
陳庭章
作曲家、敲擊樂手。作品多以生活、城市和身份認同為題材。作品重視空間、視覺和聲音等媒體交互呈現。近年的聲音作品亦出現在劇場、舞蹈製作。同時亦涉獵樂器製作、互動聲音裝置、自動化機械裝置及多聲道錄音設計。
幾條縱橫交錯、井井有條的街道自然圍成了一個小小舊城區,是大坑的核心所在。這裡集結了生活小店與車房、平民餐廳與精品咖啡店、戰前舊宅與當代裝潢,今天每個地方還能發現小細節,是低調平實而有著獨特氣質的社區。Hira Hira 創作團隊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他們走入大坑社區,為多間特色小店製作屬於他們的紙糊雕塑。作品會展示於小店中,更會配合AR互動元素,以增加遊歷趣味。
其他展示地點:✦ 炳記茶檔✦ 前座飯堂✦ Coffee Bunnies✦ en fleur✦ The Minimal✦ Papabubble✦ Psyroot✦ Unar Coffee Company✦
Hira Hira
Hira Hira 由何紫瑩(子形)及林景欣於 2015年共同創辦,成員有鍾佩珊及周穎怡。
日文 “ヒラヒラ”意指無定向、隨處飄到不同地方。Hira Hira是隨處飄流的雜貨店,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團隊主力製作「紙塑人型」和「紙糊人型」等鄉土玩具擺設,以思考如何為手邊最多的資源-「被摒棄的紙」重新賦予新生命,製成獨一無二讓人喜愛的作品。Hira Hira同時亦有進行插畫、紙品、刺繡、布品、習字等不同創作。
「浣花」來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卜居》:「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記述在擇浣花溪西岸而居,幽靜且遠離煩囂的環境。編織藝術家蕭俞也以「浣花」比喻最初選擇 在浣紗溪澗畔定居的客家人,並創作了立體的編織,是溪水波紋律動的樣子,縰使過了無數的歲月,大坑的氣質依舊,流水湲湲。一系列的作品會散佈在大坑的不同角落,蕭俞同時亦帶領香港真光中學的學生學習客家花帶文化,一同創作全新的祝福圖案在大坑火龍文化館展示,展望大坑社區的未來。
其他展示地點:✦ NO.2 Café & Restaurant✦ SonneCAD✦ 大坑火龍文化館
蕭俞
香港繩結藝術家及設計師,以充滿雕塑感的首飾和大膽鮮明的繩藝裝置著稱。蕭俞的作品交織着傳統工藝與創新設計,俏皮兼具內涵,充滿現代感且不受時代限制。2011年,創立個人首飾品牌ZOEE,創作出形形色色以繩結為靈感的新穎首飾系列,吸引亞洲各大城市的零售熱點經售。
除設計首飾配件外,她還進一步探索繩索作爲建築素材的可能性,利用設計大膽且精巧的繩藝裝置改造零售和畫廊空間。曾經為香港 K11 Art Mall以及ELEMENTS 商場製作大型繩結裝置。她致力於推動繩結藝術,曾獲邀在國際品牌發布會舉辦工作坊,包括OMEGA, Hennesy V.S.O.P , Marimekko等。
大坑蓮花宮是一座法定古蹟,建於同治二年(1863),主要奉祀觀音菩薩,曾是大坑居民主要的祭祀場所,現今仍與舞火龍儀式關係密切。
蓮花宮的建築風格獨特。前殿建在平台上,由石柱支撐,而正殿則建在一塊巨石上,不過這塊巨石現在被外牆遮蔽,只能在廟內看到部分。傳說觀音菩薩曾在這塊巨石上顯聖,為了紀念這個奇蹟,村民於是立廟奉祀。
蓮花宮原本位於面海的山坡下,當遇到大潮,潮水便會湧到廟下,使蓮花宮彷彿置身於水中的蓮花。然而,隨著填海工程不斷,潮水已退,蓮花宮現在已經被周圍的建築物所環繞。
蓮花宮各處可見傳統的中式工藝,例如屋頂主脊上的石灣陶塑裝飾、木雕彩門、石雕祭台和銅鐘等。同時,蓮花宮的設計也融合了西式建築的元素。廟的正面設有小陽台和女兒牆,而廟門則開在左右兩側,有別與一般中式廟宇中央設門。
幾條縱橫交錯、井井有條的街道自然圍成了一個小小舊城區,是大坑的核心所在。這裡集結了生活小店與車房、平民餐廳與精品咖啡店、戰前舊宅與當代裝潢,今天每個地方還能發現小細節,是低調平實而有著獨特氣質的社區。Hira Hira 創作團隊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他們走入大坑社區,為多間特色小店製作屬於他們的紙糊雕塑。作品會展示於小店中,更會配合AR互動元素,以增加遊歷趣味。
其他展示地點:✦ 炳記茶檔✦ 前座飯堂✦ Coffee Bunnies✦ Little Tai Hang - The Corner House✦ The Minimal✦ Papabubble✦ Psyroot✦ Unar Coffee Company✦
Hira Hira
Hira Hira 由何紫瑩(子形)及林景欣於 2015年共同創辦,成員有鍾佩珊及周穎怡。
日文 “ヒラヒラ”意指無定向、隨處飄到不同地方。Hira Hira是隨處飄流的雜貨店,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團隊主力製作「紙塑人型」和「紙糊人型」等鄉土玩具擺設,以思考如何為手邊最多的資源-「被摒棄的紙」重新賦予新生命,製成獨一無二讓人喜愛的作品。Hira Hira同時亦有進行插畫、紙品、刺繡、布品、習字等不同創作。
在1940至60年代為浣紗街最興盛的時期,擁有近100個攤販,售賣各種瓜菜、鹹雜、洋雜和生果等商品。然而到了1970年代,政府以固定小販檔逐漸取締流動小販,其中有些被迫遷至室內街市營業。浣紗街一度僅存約8個檔位,販售蔬果、五金、香燭製品等。
居民憶述許多街坊會在上班或上學前,都會光顧粥品檔或茶檔,享用粥和油條,或是喝上一杯香滑奶茶。還有一些攤販專賣牛雜和平價版的瑞士糖「發達糖」。此外,還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攤檔市集,如魚檔、海味檔、菜檔、豬肉檔、牛肉檔、雞鴨檔等等,種類繁多。附近的皇仁書院童軍隊伍在準備戶外煮食活動時,也會到街市購買新鮮的蔬菜。
近年,政府首次大量發放小販牌照,大坑迎來不少新檔口,帶來醬料、布藝手作、書本等,延續大坑排檔的故事。
線香是大坑舞火龍不可或缺的元素。燃香能淨化空間、安定心神、鬆弛神經,是日漸受歡迎的療癒方式。古人亦以燃香為時間單位,一炷香為半個時辰,即現代一個小時。
藝術家鄭志堅到訪大坑五間小店,與店主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喜好,並一起調研屬於自己的手工香味道,讓他們體驗製作手工香的過程。Max邀請了木工匠人林池共同為每間小店設計及製作獨特的盤香木櫃子,並根據店主們選擇的配方創作出屬於他們的盤香,店主會在小店營業時燃點,讓顧客和路過的街坊以嗅覺體驗作品,扣連舞火龍的記憶。
小店的手工香味道各有不同,希望旅人能在大坑停留一柱香的時間,與小店交流,發掘大坑社區有趣的事和物。
其他展示地點:✦ Allure Customised Hair✦ 靜月✦ 好好花店✦ TOMO
鄭志堅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喜歡從香味去創作,主要以裝置及混合媒體作為創作媒介,主張從根源審視事物自身的價值,與大眾發掘源於生活的創意。
畢業後開辦 okapi studio,曾到訪中國、日本、尼泊爾及印度等地研習「龍香」、「線香」、 「印香」、「藏香」、「繩香」及「印度香」,回港後透過和慈善機構合作生產各種香味產品、為各大小商業機構及慈善團體開辦具各國特色的製香體驗班、組織本地農田導賞、舉辦與香相關的藝術展覽等活動,向大眾介紹香港的「香文化」的多面性,並傳達「取之天然,棄之天然」的訊息。
與學長創立了「摙香樓」,意指用一雙手來體驗搓、揉、 摙香和呷茶的一個地方;鼓勵大眾透過雙手來感受文化特色和抒發自我。
幾條縱橫交錯、井井有條的街道自然圍成了一個小小舊城區,是大坑的核心所在。這裡集結了生活小店與車房、平民餐廳與精品咖啡店、戰前舊宅與當代裝潢,今天每個地方還能發現小細節,是低調平實而有著獨特氣質的社區。Hira Hira 創作團隊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他們走入大坑社區,為多間特色小店製作屬於他們的紙糊雕塑。作品會展示於小店中,更會配合AR互動元素,以增加遊歷趣味。
其他展示地點:✦ 炳記茶檔✦ 前座飯堂✦ Coffee Bunnies✦ en fleur ✦ Little Tai Hang - The Corner House✦ The Minimal✦ Papabubble✦ Unar Coffee Company✦
Hira Hira
Hira Hira 由何紫瑩(子形)及林景欣於 2015年共同創辦,成員有鍾佩珊及周穎怡。
日文 “ヒラヒラ”意指無定向、隨處飄到不同地方。Hira Hira是隨處飄流的雜貨店,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團隊主力製作「紙塑人型」和「紙糊人型」等鄉土玩具擺設,以思考如何為手邊最多的資源-「被摒棄的紙」重新賦予新生命,製成獨一無二讓人喜愛的作品。Hira Hira同時亦有進行插畫、紙品、刺繡、布品、習字等不同創作。
線香是大坑舞火龍不可或缺的元素。燃香能淨化空間、安定心神、鬆弛神經,是日漸受歡迎的療癒方式。古人亦以燃香為時間單位,一炷香為半個時辰,即現代一個小時。
藝術家鄭志堅到訪大坑五間小店,與店主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喜好,並一起調研屬於自己的手工香味道,讓他們體驗製作手工香的過程。Max邀請了木工匠人林池共同為每間小店設計及製作獨特的盤香木櫃子,並根據店主們選擇的配方創作出屬於他們的盤香,店主會在小店營業時燃點,讓顧客和路過的街坊以嗅覺體驗作品,扣連舞火龍的記憶。
小店的手工香味道各有不同,希望旅人能在大坑停留一柱香的時間,與小店交流,發掘大坑社區有趣的事和物。
其他展示地點:✦ Allure Customised Hair✦ 覺苑✦ 好好花店
鄭志堅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喜歡從香味去創作,主要以裝置及混合媒體作為創作媒介,主張從根源審視事物自身的價值,與大眾發掘源於生活的創意。
畢業後開辦 okapi studio,曾到訪中國、日本、尼泊爾及印度等地研習「龍香」、「線香」、 「印香」、「藏香」、「繩香」及「印度香」,回港後透過和慈善機構合作生產各種香味產品、為各大小商業機構及慈善團體開辦具各國特色的製香體驗班、組織本地農田導賞、舉辦與香相關的藝術展覽等活動,向大眾介紹香港的「香文化」的多面性,並傳達「取之天然,棄之天然」的訊息。
與學長創立了「摙香樓」,意指用一雙手來體驗搓、揉、 摙香和呷茶的一個地方;鼓勵大眾透過雙手來感受文化特色和抒發自我。
幾條縱橫交錯、井井有條的街道自然圍成了一個小小舊城區,是大坑的核心所在。這裡集結了生活小店與車房、平民餐廳與精品咖啡店、戰前舊宅與當代裝潢,今天每個地方還能發現小細節,是低調平實而有著獨特氣質的社區。Hira Hira 創作團隊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他們走入大坑社區,為多間特色小店製作屬於他們的紙糊雕塑。作品會展示於小店中,更會配合AR互動元素,以增加遊歷趣味。
其他展示地點:✦ 炳記茶檔✦ Coffee Bunnies✦ en fleur✦ Little Tai Hang - The Corner House✦ Papabubble✦ Psyroot
Hira Hira
Hira Hira 由何紫瑩(子形)及林景欣於 2015年共同創辦,成員有鍾佩珊及周穎怡。
日文 “ヒラヒラ”意指無定向、隨處飄到不同地方。Hira Hira是隨處飄流的雜貨店,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團隊主力製作「紙塑人型」和「紙糊人型」等鄉土玩具擺設,以思考如何為手邊最多的資源-「被摒棄的紙」重新賦予新生命,製成獨一無二讓人喜愛的作品。Hira Hira同時亦有進行插畫、紙品、刺繡、布品、習字等不同創作。
「浣花」來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卜居》:「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記述在擇浣花溪西岸而居,幽靜且遠離煩囂的環境。編織藝術家蕭俞也以「浣花」比喻最初選擇 在浣紗溪澗畔定居的客家人,並創作了立體的編織,是溪水波紋律動的樣子,縰使過了無數的歲月,大坑的氣質依舊,流水湲湲。一系列的作品會散佈在大坑的不同角落,蕭俞同時亦帶領香港真光中學的學生學習客家花帶文化,一同創作全新的祝福圖案在大坑火龍文化館展示,展望大坑社區的未來。
其他展示地點:✦ Little Tai Hang-The Corner House✦ NO.2 Café & Restaurant✦ 大坑火龍文化館
蕭俞
香港繩結藝術家及設計師,以充滿雕塑感的首飾和大膽鮮明的繩藝裝置著稱。蕭俞的作品交織着傳統工藝與創新設計,俏皮兼具內涵,充滿現代感且不受時代限制。2011年,創立個人首飾品牌ZOEE,創作出形形色色以繩結為靈感的新穎首飾系列,吸引亞洲各大城市的零售熱點經售。
除設計首飾配件外,她還進一步探索繩索作爲建築素材的可能性,利用設計大膽且精巧的繩藝裝置改造零售和畫廊空間。曾經為香港 K11 Art Mall以及ELEMENTS 商場製作大型繩結裝置。她致力於推動繩結藝術,曾獲邀在國際品牌發布會舉辦工作坊,包括OMEGA, Hennesy V.S.O.P , Marimekko等。
幾條縱橫交錯、井井有條的街道自然圍成了一個小小舊城區,是大坑的核心所在。這裡集結了生活小店與車房、平民餐廳與精品咖啡店、戰前舊宅與當代裝潢,今天每個地方還能發現小細節,是低調平實而有著獨特氣質的社區。Hira Hira 創作團隊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他們走入大坑社區,為多間特色小店製作屬於他們的紙糊雕塑。作品會展示於小店中,更會配合AR互動元素,以增加遊歷趣味。
其他展示地點:✦ 前座飯堂✦ en fleur ✦ Little Tai Hang - The Corner House✦ The Minimal✦ Papabubble✦ Psyroot✦ Unar Coffee Company✦
Hira Hira
Hira Hira 由何紫瑩(子形)及林景欣於 2015年共同創辦,成員有鍾佩珊及周穎怡。
日文 “ヒラヒラ”意指無定向、隨處飄到不同地方。Hira Hira是隨處飄流的雜貨店,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團隊主力製作「紙塑人型」和「紙糊人型」等鄉土玩具擺設,以思考如何為手邊最多的資源-「被摒棄的紙」重新賦予新生命,製成獨一無二讓人喜愛的作品。Hira Hira同時亦有進行插畫、紙品、刺繡、布品、習字等不同創作。
「浣花」來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卜居》:「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記述在擇浣花溪西岸而居,幽靜且遠離煩囂的環境。編織藝術家蕭俞也以「浣花」比喻最初選擇 在浣紗溪澗畔定居的客家人,並創作了立體的編織,是溪水波紋律動的樣子,縰使過了無數的歲月,大坑的氣質依舊,流水湲湲。一系列的作品會散佈在大坑的不同角落,蕭俞同時亦帶領香港真光中學的學生學習客家花帶文化,一同創作全新的祝福圖案在大坑火龍文化館展示,展望大坑社區的未來。
其他展示地點:✦ Little Tai Hang-The Corner House✦ SonneCAD✦ 大坑火龍文化館
蕭俞
香港繩結藝術家及設計師,以充滿雕塑感的首飾和大膽鮮明的繩藝裝置著稱。蕭俞的作品交織着傳統工藝與創新設計,俏皮兼具內涵,充滿現代感且不受時代限制。2011年,創立個人首飾品牌ZOEE,創作出形形色色以繩結為靈感的新穎首飾系列,吸引亞洲各大城市的零售熱點經售。
除設計首飾配件外,她還進一步探索繩索作爲建築素材的可能性,利用設計大膽且精巧的繩藝裝置改造零售和畫廊空間。曾經為香港 K11 Art Mall以及ELEMENTS 商場製作大型繩結裝置。她致力於推動繩結藝術,曾獲邀在國際品牌發布會舉辦工作坊,包括OMEGA, Hennesy V.S.O.P , Marimekko等。
大坑第二巷4號(現為THE SHOPHOUSE)是一幢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戰前唐樓。建築外牆採用了「上海批盪」工藝,這種工藝使用混合碎石和水泥,使建築物看起來像是由石材建成的。「上海批盪」並非源自上海,常見於1920至1930年代的建築,融合了西方技術和東方特色。室內裝修也展現了1930年代的特色,保留了當時流行的彩色英泥地磚和水磨石地磚,天花板上還有裝飾性的花線。
這棟建築經歷多次轉手,曾經被用作住宅、車房和美容店等。2020年,藝術空間THE SHOPHOUSE進駐此地,將被塗上粉紅色油漆的外牆還原,展現了「上海批盪」的原貌。室內空間也盡量還原到當時的風貌,並定期舉辦各種展覽,展示來自各地藝術家的作品。此外,他們還開設了一家零售概念店Otherthings,提供不同的藝術品供人選購。
線香是大坑舞火龍不可或缺的元素。燃香能淨化空間、安定心神、鬆弛神經,是日漸受歡迎的療癒方式。古人亦以燃香為時間單位,一炷香為半個時辰,即現代一個小時。
藝術家鄭志堅到訪大坑五間小店,與店主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喜好,並一起調研屬於自己的手工香味道,讓他們體驗製作手工香的過程。Max邀請了木工匠人林池共同為每間小店設計及製作獨特的盤香木櫃子,並根據店主們選擇的配方創作出屬於他們的盤香,店主會在小店營業時燃點,讓顧客和路過的街坊以嗅覺體驗作品,扣連舞火龍的記憶。
小店的手工香味道各有不同,希望旅人能在大坑停留一柱香的時間,與小店交流,發掘大坑社區有趣的事和物。
其他展示地點:✦ 靜月✦ 好好花店✦ 覺苑✦ TOMO
鄭志堅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喜歡從香味去創作,主要以裝置及混合媒體作為創作媒介,主張從根源審視事物自身的價值,與大眾發掘源於生活的創意。
畢業後開辦 okapi studio,曾到訪中國、日本、尼泊爾及印度等地研習「龍香」、「線香」、 「印香」、「藏香」、「繩香」及「印度香」,回港後透過和慈善機構合作生產各種香味產品、為各大小商業機構及慈善團體開辦具各國特色的製香體驗班、組織本地農田導賞、舉辦與香相關的藝術展覽等活動,向大眾介紹香港的「香文化」的多面性,並傳達「取之天然,棄之天然」的訊息。
與學長創立了「摙香樓」,意指用一雙手來體驗搓、揉、 摙香和呷茶的一個地方;鼓勵大眾透過雙手來感受文化特色和抒發自我。
書館街 12 號原為晚清時期的建築「孔聖義學」,由大坑居民捐獻建造,是一所由著名華人社區領袖劉鑄伯所領導的「香港孔聖會」舉辦的免費學校。
校舍在日治時期不幸遭到嚴重破壞。戰後,該校得到區內居民的捐助重建。兩次捐獻的善長名單都刻在建築地面層主房間牆上的石碑上。
這些年來,書館街12號一直用於教學用途。1984年至1999年,學校改為孔聖會維多利亞英文小學,並於2007年至2010年間被用作東區文藝協進會東區兒童合唱團的辦公室。而現在則成為活化歷史建築計劃中的「大坑火龍文化館」,介紹大坑舞火龍的歷史及大坑客家村的演變。
大樓為現代式建築,立方狀,外牆呈白色,有平屋頂、鐵窗、裝飾用的鐵花欄杆,建築内部設計簡樸,切合現代主義著重實用性的風格。
「浣花」來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詩《卜居》:「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記述在擇浣花溪西岸而居,幽靜且遠離煩囂的環境。編織藝術家蕭俞也以「浣花」比喻最初選擇 在浣紗溪澗畔定居的客家人,並創作了立體的編織,是溪水波紋律動的樣子,縰使過了無數的歲月,大坑的氣質依舊,流水湲湲。一系列的作品會散佈在大坑的不同角落,蕭俞同時亦帶領香港真光中學的學生學習客家花帶文化,一同創作全新的祝福圖案在大坑火龍文化館展示,展望大坑社區的未來。
其他展示地點:✦ Little Tai Hang-The Corner House✦ NO.2 Café & Restaurant✦ SonneCAD
蕭俞
香港繩結藝術家及設計師,以充滿雕塑感的首飾和大膽鮮明的繩藝裝置著稱。蕭俞的作品交織着傳統工藝與創新設計,俏皮兼具內涵,充滿現代感且不受時代限制。2011年,創立個人首飾品牌ZOEE,創作出形形色色以繩結為靈感的新穎首飾系列,吸引亞洲各大城市的零售熱點經售。
除設計首飾配件外,她還進一步探索繩索作爲建築素材的可能性,利用設計大膽且精巧的繩藝裝置改造零售和畫廊空間。曾經為香港 K11 Art Mall以及ELEMENTS 商場製作大型繩結裝置。她致力於推動繩結藝術,曾獲邀在國際品牌發布會舉辦工作坊,包括OMEGA, Hennesy V.S.O.P , Marimekko等。
線香是大坑舞火龍不可或缺的元素。燃香能淨化空間、安定心神、鬆弛神經,是日漸受歡迎的療癒方式。古人亦以燃香為時間單位,一炷香為半個時辰,即現代一個小時。
藝術家鄭志堅到訪大坑五間小店,與店主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喜好,並一起調研屬於自己的手工香味道,讓他們體驗製作手工香的過程。Max邀請了木工匠人林池共同為每間小店設計及製作獨特的盤香木櫃子,並根據店主們選擇的配方創作出屬於他們的盤香,店主會在小店營業時燃點,讓顧客和路過的街坊以嗅覺體驗作品,扣連舞火龍的記憶。
小店的手工香味道各有不同,希望旅人能在大坑停留一柱香的時間,與小店交流,發掘大坑社區有趣的事和物。
其他展示地點:✦ Allure Customised Hair✦ 靜月✦ 覺苑✦ TOMO
鄭志堅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喜歡從香味去創作,主要以裝置及混合媒體作為創作媒介,主張從根源審視事物自身的價值,與大眾發掘源於生活的創意。
畢業後開辦 okapi studio,曾到訪中國、日本、尼泊爾及印度等地研習「龍香」、「線香」、 「印香」、「藏香」、「繩香」及「印度香」,回港後透過和慈善機構合作生產各種香味產品、為各大小商業機構及慈善團體開辦具各國特色的製香體驗班、組織本地農田導賞、舉辦與香相關的藝術展覽等活動,向大眾介紹香港的「香文化」的多面性,並傳達「取之天然,棄之天然」的訊息。
與學長創立了「摙香樓」,意指用一雙手來體驗搓、揉、 摙香和呷茶的一個地方;鼓勵大眾透過雙手來感受文化特色和抒發自我。
幾條縱橫交錯、井井有條的街道自然圍成了一個小小舊城區,是大坑的核心所在。這裡集結了生活小店與車房、平民餐廳與精品咖啡店、戰前舊宅與當代裝潢,今天每個地方還能發現小細節,是低調平實而有著獨特氣質的社區。Hira Hira 創作團隊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他們走入大坑社區,為多間特色小店製作屬於他們的紙糊雕塑。作品會展示於小店中,更會配合AR互動元素,以增加遊歷趣味。
其他展示地點:✦ 炳記茶檔✦ 前座飯堂✦ Coffee Bunnies✦ en fleur ✦ Little Tai Hang - The Corner House✦ The Minimal✦ Psyroot✦ Unar Coffee Company✦
Hira Hira
Hira Hira 由何紫瑩(子形)及林景欣於 2015年共同創辦,成員有鍾佩珊及周穎怡。
日文 “ヒラヒラ”意指無定向、隨處飄到不同地方。Hira Hira是隨處飄流的雜貨店,喜歡尋找、製作及分享美麗事物。團隊主力製作「紙塑人型」和「紙糊人型」等鄉土玩具擺設,以思考如何為手邊最多的資源-「被摒棄的紙」重新賦予新生命,製成獨一無二讓人喜愛的作品。Hira Hira同時亦有進行插畫、紙品、刺繡、布品、習字等不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