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雖為彈丸之地,卻融合了不同文化和宗教。各種傳統節慶、民間風俗和手工技藝,均具有鮮明特色和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城中藝遊」是一個糅合藝術文化與旅遊的項目,期望為本地巿民及遊客提供新穎的文化藝術體驗,賦予大家重新想像的力量,以不同角度探索香港。
計劃將分別於大坑及元朗舉行,策展團隊與藝術家經過多月來的資料搜集和在地考察,設計出別具特色的「城中藝遊路線」。隨着不同路線遊走大街小巷,發掘城市的各種藝術色彩。
虎豹別墅是大坑著名的一級歷史建築,當中的老虎雕塑極具代表性。Hira Hira 將會與參加者一同製作紙塑玩偶,為「被摒棄的紙」重新注入生命,化作獨特的大坑之虎。 ※ 需預先報名
小葵花鳳頭鸚鵡屬於極度瀕危物種,現時全球數量只有約2,000隻,其中約200隻棲息於香港島,是大坑常見的鳥類之一。Hira Hira將會與參加者一同製作紙塑玩偶,認識大坑之「鳳」。 ※ 需預先報名
線香是大坑舞火龍不可或缺的元素。燃香能淨化空間、安定心神、鬆弛神經,是日漸受歡迎的療癒方式。藝術家鄭志堅將會在工作坊中介紹手工香的歷史文化、製作過程及製香的工具、材料、模具等。參加者可學習傳統香的製法,亦可混入不同的木本或草本植物原料,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線香。※ 需預先報名
建築風格隨着時代變遷,恰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的族群文化和生活方式,是歷史的實體記錄。建築研究學者黎雋維將會以建築美學及保育的角度,與大家遊走大坑,細看不同的歷史建築物。 ※ 需預先報名
知築常落創辦人鍾智豪(生豪)擅長透過研究及記錄建築細節了解地方的生活及文化。是次導賞團會帶領參加者以「路上觀察學」,在社區中尋找容易錯過的一事一物,並藉此深入了解大坑。 ※ 需預先報名
大坑小城項目一共邀請了五位藝術家及團隊(陳庭章、鄭志堅、Hira Hira、蕭俞、杜煥)為社區創作了超過20件作品。他們糅合傳統的技藝,製作具當代風格的藝術作品,散佈在社區的不同角落。除了欣賞藝術作品,導賞團也會介紹大坑社區的藝術創意景點。 ※ 需預先報名
「花會」本是清朝時期的民間睹搏遊戲,百年前由廣州傳入香港。1930年代港島區最大規模的字花廠「大坑一廠」便座落在大坑。策劃團隊借用「花會」的故事形式,設計了一套社區探索體驗遊戲,路線中的每個地點背後均隱藏着不同的歷史故事。公眾可以自助遊歷,亦可參加導賞團與我們一同探索大坑社區。 ※ 需預先報名
當代藝術家杜煥透過觀察佇立於蓮花宮的鰲魚、獅子、麒麟而獲得靈感,創作出全新的混合瑞獸。作品「光前裕後」巧妙地糅合傳統竹紥工藝與當代繪畫風格,將作品製作成可舞動的結構,通過生動的演出為作品貫注生命,光耀大坑前人留下來的文化傳統,也為大坑社區送上祝福。杜煥將會聯同作曲家及敲擊樂手陳庭章進行兩場瑞獸巡遊表演。節目設有互動環節,觀眾可以在現場親身體驗舞動大坑瑞獸。 ※ 毋須預約,歡迎即場參與
策劃團隊「樂在製造」將會分享有關藝術文化旅遊的研究及「大坑小城」的活動回顧,同時亦會邀請藝術家分享創作心得,並發佈項目的出版刊物《大坑龍虎鳯》。 ※ 毋須預約,歡迎即場參與
為了讓您有最佳的瀏覽經驗,本網站使用了cookies小型文字檔案。這些檔案可能來自Google Analytics和Facebook。您瀏覽本網站,表示您同意使用這些檔案。